新闻详情

浅谈沉香雕刻艺术 [作者:翁志峰]

发表时间:2013-06-13 10:18

浅谈沉香雕刻艺术

                                                                                  ——翁志峰

俗话说,香还是沉的香。沉香木,自古只是皇家所拥有。宋时就一片沉香万两金,真金难求之说;而时至今日,好的沉香木价值在金的十倍之多。据介绍,目前国内沉香市场统货交易价每千克至少三千元,优质国产沉香的国内交易价格最高可达每克万元以上。当此阶段,在我们现有的情况下,有那么多的优质沉香能有机缘聚集在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雕刻艺术家面前,就能成就一个崭新的以沉香生长状态、油结大小、材质软硬、肌理纹路等特色为本体,形成一整套有思想组织体系的雕刻语言,这就是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沉香雕刻艺术。
   
所谓沉香雕刻艺术的根本差别就是以沉香特色为本体,研究沉香自身的材质以及它能够承受和出现沉香雕刻艺术的可能性,把沉香所有的潜质激发出来,甚至找到其它材料所有具备的特征,因材施艺,将沉香的美感和魅力发挥出来。真正意义上的沉香摆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一个材质形态都是不同的,每一个雕刻技法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件都必须是创新的。它不仅有乐清黄杨木雕那样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而且也有福建龙眼木雕那样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因此沉香木雕每一件都是独特性和创造性。
   
每一件沉香雕刻的创造,都是在充分研究天然形态后觉得可能的情况下,将沉香用到极致,这就是沉香雕刻艺术。所以沉香雕刻艺术,它必须在一个艺术家有足够的修养和能力的情况下才能驾驭的,而这需要许多的条件和机缘,而具备这种条件和机缘的雕刻天才却非常少,因此沉香雕刻艺术品弥足珍贵。当然如果不沉水的较差沉香或者香味不太好的沉香,不是依照传统的创作原则去做,而是依照其特色去刻的话,它还是沉香艺术,而且艺术依然不减。当然,越好的沉香,其越是珍稀,所以它的加乘效果越大,因为物稀为贵。
 
与福建龙眼木、乐清黄杨木、东阳木、广东潮州木等原材料相比,沉香原料因其材质多以小块、不规则为主,其在雕刻技术上也有其独特的技法。沉香雕刻多以材质的特征而因材施艺,特殊雕刻;而其它原材料的雕刻多以沿着传统的路径以木雕、竹雕、黄杨雕等的标准来完成,这就是二者的差别。虽然以传统雕刻的水平来评量是很不错,但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沉香雕刻艺术,它们不具有沉香雕刻艺术所想表达出的独特境界和语言。

而从横向比较,另一类的玉石雕是不能代表雕刻艺术的高度,因为它受到了玉石材质硬度的限制、雕刻砣具的限制、雕刻手感的限制,无法具体展现同个时代的雕刻艺术高度,无法去作奥妙雕刻的手感,因为雕刻的手感和刀感在制作中体现不出来。但是,它是一个独立的门类,有自己的玉石雕刻语言,形成自己的审美评定标准。所以,只有用刀在直接雕刻的物件上施作,才能表现出艺术家雕刻的手感和刀感,这是一种直接雕刻的纯粹愉悦,也是硬质雕刻和软质雕刻的根本差别。软质雕刻时手上施力的轻重、缓急、弹性,都会很清楚的烙印在雕刻的物件上,这样就很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套沉香雕刻艺术的语言。
   
下面就从我个人角度简单地谈谈沉香雕刻艺术的语言——留皮、顶边、顺丝、攒斗。
1)沉香的留皮雕刻
   
留皮,在中国雕刻门类中,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原生材质的美感。中国文人对皮衣的感觉特别在意,因为涉及到雕刻材料原始生成的状态,如田黄、和阗子玉这种在土里和水中独特蕴养出的皮,一直很受文人重视与喜爱,也是一种对这些珍稀材料鉴别的特征。因此,它有特别的文化基础存在。
   
沉香的皮,有许多独特天成、得天独厚的美感,在沉香雕刻中,可以当作一个重要的艺术语言加以运用。它可以赋予沉香雕刻的表现力,而且保留了红土沉香和黄土沉香这类黄熟香以及熟香棋楠(土棋)原有的高质感和珍稀感,也暗示了沉香原有的生成形态如土壤、砂色、岩性、海拔高度等。这种的留皮,巧妙地利用这类土中沉香皮层产生的各种节眼与肌理,能提高它的趣味性,也能丰富沉香雕刻艺术。
   
俏色就是留皮的一种运用,商周就开始使用,发展到明清,皮层的利用已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几乎有皮的东西,都没有放弃它在皮色上的巧作与表现。沉香雕刻在皮色的应用上自然也是相同的,甚至更加加以发挥光大,因为这是一个有文化传统和高度文人化概念的雕刻艺术。如天下寻宝中我的作品《十八罗汉拜佛祖》,巧妙地利用沉香皮层中产生的各种节眼和肌理,不仅保留了沉香原有材质的高质感和珍稀感,而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娴熟的雕刻技巧结合皮层的特殊性,展现出作品的天然美感。
   
沉香留皮和竹雕留青是不同的,竹雕的留青,更重要的是把握竹子质地、密度上的变化而产生的层次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由于竹子密度的变化关系,增加了过渡的层次以及老化与色彩上的变化,所以和沉香的留皮是不同的概念。
   
沉香留皮是一个特殊的沉香雕刻艺术语言,因为每块沉香所处土中环境的不同,每块的皮质也不尽相同,它有色调与肌理的差别,有熟与生的差别,有老与嫩的差别,有焖与坚的差别。它表现出大自然自动化鬼斧神工下的痕迹和美感。
2)沉香的顶旁雕刻
   
将沉香固定的体块衍生至极大化,四边顶天而雕,是沉香雕刻艺术的追求,也是能力欲的表现,同时更是对沉香珍稀美材的珍惜。所以一个艺术家的天才,就看他是否能充分利用每一块沉香的体积和材形,构思出妙色的佳作。
   
每一块沉香都有其个性和特质,也有不同的天然变化,要将沉香顶着全边而雕,在构思设计上会更加困难,是自我加压的挑战,欲也反映出另一面自我创作愉悦心源的快乐。
   
针对每一块不同的沉香,进行最恰当题材的构思和雕刻手法的确定,努力保留沉香原生的特色,原大的尺寸,抓住沉香修改中的每一个机会,创造出新的前所未有的艺境与技术的拓展。有的沉香雕刻得非常细腻,有的沉香雕刻得非常奔放,有的甚至不雕,而用意境暗示架构,似乎雕刻于无形,却是在表现沉香雕刻艺术思唯上的广度和深度,随时保有一股活跃性及一种不可预知的不确定性,这都是沉香雕刻艺术的特色之一。而我在天下寻宝中的作品《十八罗汉拜佛祖》正是这样充分利用沉香雕刻的这一雕刻艺术特色,然后结合沉香的材质顶边而雕,充分利用每一寸沉香雕刻出意想不到效果。正如《十八罗汉拜佛祖》这个题材中,我发挥自己精细的雕刻技巧和不同的雕刻方法充分展现佛祖与十八罗汉的位置,佛祖正中微坐接受十八罗汉的朝拜,而十八罗汉的形态各异、各显神通,有的则雕得十分细腻,有的则很奔放,不同罗汉间的神态都是不一样的,都是根据沉香材质的特殊性去表现其艺术特色的。
3)沉香的顺丝雕刻

顺丝完全不使用现代机械刀具,顺其木纹条理设计构思,这样就会增加它的牢固性,作出能够供人接触碰触的结构强度,与弱不禁风只能摆在玻璃罩中欣赏的木雕截然不同,如天下寻宝中我的作品《十八罗汉拜佛祖》就是顺丝而作将肌理油腺延伸最有效的使用极限,利用自然的转折及天然丝纹及变化,设计构思出十八罗汉拜佛祖这个创作题材,然后再根据材质的肌理和纹路,顺丝具体细化到每个人物的神态使其作品轻盈又坚实,而且展现出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面,这是沉香雕刻全新领域的标志。

4)沉香的攒斗雕刻

沉香雕刻另一巧妙之处,就是攒斗拼接。由于一些优质沉香体块大小的因素,在沉香作品的处理上有以小枚细碎沉香进行攒斗拼接成大块沉香再进行雕刻的技法。为了增加沉香体积而被动的攒斗拼接技术或许是沉香雕刻艺术产生的初始萌芽。事实证明有些沉香雕刻作品为了回避攒斗拼接的痕迹,以及展现一些珍贵沉香独特形态的美感特征,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雕刻门类中的特点,从而成为沉香雕刻艺术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沉香雕刻的某些突破和自我特征。今天我们可以将攒斗技法进行创新:可以尝试把不同香性的沉香攒斗拼接,形成合香效果,产生出新奇的香性;可以把不同颜色的沉香攒斗拼接,形成合色效果,带来新奇的视觉变化;可以把一些适合沉香材质的其他元素如黄金、珊瑚等攒斗拼接,形成合质效果,产生新的艺术语言。 而我在天下寻宝中的作品《十八罗汉拜佛祖》中整体性的雕刻非常的强,我在沉香作品的处理上,从各个细小的细节去攒斗拼接体现整体性,不仅对各个人物的形态、表情进行精微透雕,而且对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也是精心的雕刻的;每个罗汉跟佛祖之间都是相互呼应、相互衬托的,每个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跟人物的神情也都是遥相呼应的,不管是采用精微细腻的雕刻还是采用镂空、浮雕、链雕甚至攒斗拼接,我都体现出作品的整体性、统一性,使整件作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凡此种种我在沉香上能表达的特有技法,是在传统雕刻中更加细化艺术意向化的演变与升华。为此,可将其特有的雕刻艺术语言归纳为沉香雕刻艺术。优质沉香如同上好的翡翠、田黄、鸡血、白玉、珊瑚等一样,都是大自然孕育而生的珍宝,这也决定了沉香不可逾越的价值和沉香雕刻艺术的独立展现。


分享到:


馆址: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玉雕二区2-06
热线:400 8255 888